




卡帕塞替尼(Capivasertib)是一种口服小分子AKT抑制剂,主要针对AKT1、AKT2和AKT3三种亚型,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本文将详细介绍卡帕塞替尼的用法用量及相关注意事项。
卡帕塞替尼联合氟维司汀的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两次口服(间隔约12小时),有或无食物,持续4天,然后休息3天。患者应继续服用卡帕塞替尼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具体的给药计划建议咨询医学顾问。如果患者在预定时间的4小时内漏服一剂,应指示患者补服漏服的剂量。如果患者错过一次剂量超过预定时间4小时,应指示患者跳过该剂量,并在通常的预定时间服用下一剂量。如果患者呕吐一剂,应指示患者不要再服用额外剂量,并在常规时间服用下一剂。
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推荐的剂量调整应咨询医学顾问。例如,如果需要减少剂量,可将卡帕塞替尼的剂量减少至320mg,每日口服两次,连续4天,然后停药3天。在与强CYP3A抑制剂合用时,应将卡帕塞替尼的剂量减少至320mg,每日口服两次,连续4天,然后休息3天。在与中度CYP3A抑制剂合用时,也应将卡帕塞替尼的剂量减少至320mg,每日口服两次,持续4天,然后休息3天。在停用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后,恢复卡帕塞替尼剂量(在抑制剂的3-5个半衰期后),这是在开始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之前服用的剂量。
监测中度(胆红素>1.5-3xULN和任何AST)肝功能损害患者因潜在增加卡帕塞替尼暴露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卡帕塞替尼尚未在严重(胆红素水平为10×ULN和任何AST)肝功能损害患者中进行研究。对于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标准,给予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剂。对于男性,考虑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标准给予LHRH激动剂。
卡帕塞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实验室异常,如腹泻、皮肤不良反应、随机血糖增加、淋巴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空腹血糖升高等。在开始卡帕塞替尼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A1C(HbA1C)。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停用、减少剂量或永久停用卡帕塞替尼。
接受卡帕塞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肝毒性现象。在开始使用卡帕塞替尼之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ALT、AST和总胆红素)。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每2周监测一次,然后每月监测一次或根据临床指征进行监测。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应更频繁地进行检测。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停用、减少剂量或永久停用卡帕塞替尼。
卡帕塞替尼可能与强CYP3A抑制剂、强和中度CYP3A诱导剂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在使用卡帕塞替尼时,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果不能避免与强CYP3A抑制剂合用,应将卡帕塞替尼的剂量减少至320mg,每日口服两次,连续4天,然后停药3天。当与中度CYP3A抑制剂合用时,也应将卡帕塞替尼的剂量减少至320mg,每日口服两次,持续4天,然后休息3天。
卡帕塞替尼是一种有效的AKT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使用卡帕塞替尼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法用量,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