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乐替尼(Alectinib)是一种高效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种药物通过阻断ALK蛋白的功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艾乐替尼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艾乐替尼主要适用于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类患者通常携带ALK融合基因,导致ALK蛋白异常激活,进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艾乐替尼通过靶向ALK蛋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艾乐替尼的推荐剂量为600mg口服,每日两次。患者应在饭后服用,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对于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级)的患者,推荐剂量为450mg口服,每日两次。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如果漏服一剂或在服用后出现呕吐,应按原定时间服用下一剂,不应补服漏服的剂量。
艾乐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便秘、水肿、肌痛和贫血。这些反应多数为轻至中度,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来管理。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和间质性肺病(ILD)/肺炎。在使用艾乐替尼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在治疗前3个月内每两周监测一次肝功能,之后每月监测一次。如出现肝功能异常,应更频繁地监测并根据严重程度调整剂量或停药。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等症状,应立即检查是否为ILD/肺炎,确诊后应立即停药,并在排除其他潜在原因后考虑永久停药。
艾乐替尼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温度应控制在不超过30°C,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远离阳光直射,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药物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避免污染和损坏。
对于孕妇,艾乐替尼具有潜在的胚胎-胎儿毒性,因此孕妇禁用此药。哺乳期妇女也应避免使用艾乐替尼,因为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Pugh A或B级)无需调整剂量,而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Pugh C级)应将剂量降至450mg,每日两次。
艾乐替尼与强CYP3A抑制剂(如泊沙康唑)或强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联合使用时,需谨慎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临床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对艾乐替尼的暴露量影响不大,但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同时,艾乐替尼对CYP3A和CYP2C8底物的暴露量影响较小,一般不会引起临床意义上的相互作用。
患者在使用艾乐替尼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肺部状况的监测。肝功能检查应在治疗前3个月内每两周进行一次,之后每月进行一次。肺部状况的监测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特别是对于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
通过合理使用和管理,艾乐替尼能够为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