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rlatamab(塔拉妥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 DLL3 导向的 CD3 T 细胞接合剂,适用于治疗接受过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成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这种药物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特别是 T 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本文将详细介绍 Tarlatamab 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Tarlatamab 主要用于治疗成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这些患者在接受含铂化疗后疾病仍出现进展。该药物通过加速批准程序获得批准,这意味着其临床效果需要在后续的验证性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确认。
Tarlatamab 是一种双特异性 T 细胞接合剂,能够同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 DLL3 蛋白和 T 细胞表面的 CD3 受体。这种双重结合可以激活 T 细胞,使其识别并杀死表达 DLL3 的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在临床试验中,Tarlatamab 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其主要依据是患者的总体反应率和反应持续时间。然而,这种适应症的继续批准将取决于确证试验对临床疗效的进一步验证。
为了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Tarlatamab 应采用逐步递增剂量的给药方案。具体如下:
在周期 1 第 1 天和第 8 天,需要在合适的医疗环境中从 Tarlatamab 输注开始持续监测患者 22-24 小时。推荐的伴随用药包括:
在使用 Tarlatamab 时,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疲劳、发热、味觉障碍、食欲减退、肌肉骨骼痛、便秘、贫血和恶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 CRS、肺炎、低钠血症、神经毒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和复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Tarlatamab 可能引发严重或致命的 CRS,表现为发热、低血压、疲劳、心动过速、头痛、缺氧、恶心呕吐等。潜在并发症包括心功能不全、呼吸窘迫综合征、神经毒性、肝肾功能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建议采用逐步递增给药方案并联合周期 1 预处理药物。在具备 CRS 监测和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给药,密切监测患者,出现症状立即停药并启动支持治疗。
Tarlatamab 可能导致严重神经毒性(包括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ICANS),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嗜睡、定向障碍等,可与 CRS 同时发生或单独出现。建议在周期 1 第 1 天和第 8 天输注 Tarlatamab 后 48 小时内,由护理人员陪同,保持在距合适医疗机构 1 小时车程范围内。每次给药前应评估全血细胞计数、肝酶和胆红素,并根据临床指征进行监测。
Tarlatamab 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需特别注意:
患者在使用 Tarlatamab 期间应定期进行自我监测,注意观察任何不适症状,尤其是发热、疲劳、头痛、恶心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
为了更好地配合治疗,患者在使用 Tarlatamab 期间应注意以下生活方式的调整:
癌症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建议患者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如参加心理辅导或加入患者互助小组,以减轻心理负担。
Tarlatamab 是一种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药物,通过逐步递增剂量和合理的伴随用药,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自我监测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