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伐曲泊帕(Avatrombopag)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慢性肝病(CLD)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本文将详细介绍阿伐曲泊帕的作用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阿伐曲泊帕通过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刺激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对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阿伐曲泊帕能够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肝病患者常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这会影响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恢复。阿伐曲泊帕在术前使用,能够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手术过程中和术后的出血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阿伐曲泊帕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健康受试者在服用40mg阿伐曲泊帕片后,最大浓度(Cmax)为166(84%)ng/mL,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0-inf)为4198(83%)ng.hr/mL。这些数据表明阿伐曲泊帕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稳定可靠。
对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推荐的初始剂量为20mg(1片),每日一次,与食物一起服用。治疗期间,应每周评估血小板计数,直至血小板计数达到并维持在50×10^9/L以上,此后每月监测一次血小板计数。每日剂量不应超过40mg(2片)。如果在最大剂量40mg每日一次用药4周后,血小板计数仍未达到50×10^9/L,应停用阿伐曲泊帕。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阿伐曲泊帕的推荐剂量基于患者在计划手术前的血小板计数。通常在预定手术前10至13天开始给药,每日一次,连续5天。患者应在最后一剂阿伐曲泊帕后的5-8天接受手术。治疗前和手术当天应测量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血小板计数充分增加。
如果患者漏服了一剂阿伐曲泊帕,应尽快补服,并在第二天的正常时间继续服用下一剂。不应一次服用两剂以弥补错过的剂量。如果在最大剂量40mg每日一次用药4周后,血小板计数仍未增加到50×10^9/L,应停用阿伐曲泊帕。停药后至少4周内,每周监测一次血小板计数。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阿伐曲泊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0%)包括头痛、疲劳、挫伤、鼻出血、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痛、牙龈出血、瘀点和鼻咽炎。慢性肝病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3%)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头痛、疲劳和周围水肿。
阿伐曲泊帕不应用于尝试使血小板计数正常化。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定期进行血液检查。患者在使用阿伐曲泊帕期间,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的其他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同时,应监测患者是否有血栓栓塞事件的迹象和症状,并及时进行治疗。
存储阿伐曲泊帕时,应将其置于15°C至30°C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远离阳光直射,保持干燥。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剂师。
阿伐曲泊帕的价格因地区和购买渠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每盒20mg规格的阿伐曲泊帕片剂在美国市场的零售价格约为200美元左右。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