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米替比(Pimitespib),又称作Jeselhy或匹米替尼,是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新型抗恶性疾病药物。本文将详细介绍匹米替比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匹米替比主要用于治疗化疗后进展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对传统化疗药物反应不佳,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匹米替比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活性,影响多种与肿瘤生长和存活相关的蛋白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匹米替比的主要作用靶点是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在胃肠道间质瘤中具有重要的信号传导作用,其抑制有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匹米替比于2022年6月20日获得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医药品和医疗器械综合机构局(PM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HSP90抑制剂。在中国,匹米替比已获批在瑞金海南医院申请使用,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成人患者在接受匹米替比治疗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循特定的给药方案。患者需要保持禁食状态,连续五天每日摄取一次药物,每次剂量为160mg,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稳定吸收与代谢。完成连续五天的疗程后,患者需暂停用药两天,以便身体进行适度的休息与调整。随后,再次启动相同的给药模式,即连续五天每日一次的160mg口服剂量,之后再次停药两天。
匹米替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1. 腹泻:腹泻是匹米替比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是由于药物对肠道黏膜的直接作用或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轻至中度的腹泻通常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或止泻药物来控制,严重腹泻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2. 眼部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干眼、结膜炎等。眼部是较为敏感的部位,出现任何眼部不适时,患者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进行必要的眼科检查和治疗。
3. 出血:由于匹米替比可能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或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出血也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轻微的出血如鼻衄或皮肤瘀斑可通过观察处理,但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则需立即就医。
4. 味觉改变:一些患者在服用匹米替比后可能会出现味觉改变,如味觉减退或味觉异常。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饮食体验,但通常这种改变是可逆的,在停药后会逐渐恢复。
5.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可能是由于药物对消化系统的直接影响或患者因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而导致的继发性食欲不振。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饮食或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来改善这一症状。
6. 恶心与呕吐:恶心和呕吐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和营养状况,需要及时控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恶心药物来缓解症状,并建议患者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
1. 服药时间:饭后服用匹米替比会导致药物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升高,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为了避免食物对匹米替比药代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外服药。具体体现在避免在饭前1小时到饭后2小时之间服用匹米替比。
2. 特殊人群用药:
- 孕妇:对于孕妇或可能受孕的女性,不建议使用匹米替比药物,以避免潜在风险。
- 哺乳期妇女:鉴于匹米替比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进入乳汁,哺乳后可能给婴儿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在服用此药物期间,建议妇女暂停哺乳。
- 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和男性:对于可能怀孕的女性,使用匹米替比后可能会出现生殖功能下降的情况,应谨慎考虑。男性在用药期间以及用药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 儿童:考虑到匹米替比可能对儿童的骨骼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儿童避免使用该药物,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 肾功能损害:关于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匹米替比临床研究尚未进行。这类患者无需调整匹米替比的剂量,但仍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
- 肝功能损害:匹米替比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因此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能会升高。对于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目前无需调整匹米替比的剂量。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的安全性信息,在使用匹米替比时需要格外小心,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匹米替比在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患者在使用匹米替比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