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ntedanib(尼达尼布)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3、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β、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3等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徙和转换起到关键作用的信号通路。Nintedanib于2014年10月15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本文将详细介绍Nintedanib的功效和作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Nintedanib的主要适应症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会导致肺组织逐渐变厚和硬化,影响呼吸功能。Nintedanib通过抑制上述受体酪氨酸激酶,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减缓肺纤维化进程。临床研究表明,Nintedanib可以显著减缓IPF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治疗IPF,Nintedanib还在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例如,它被用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这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肺部疾病。此外,Nintedanib在某些癌症治疗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肺癌和卵巢癌的治疗中。
Nintedanib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显示,该药物在进食条件下口服后约2至4小时达到最大血浆浓度。100mg剂量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7%,血浆中Nintedanib的体外蛋白结合率高达97.8%。这些特性意味着患者在使用Nintedanib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法用量,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
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不建议使用Nintedanib治疗。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减少Nintedanib的使用剂量后进行治疗。在开始使用Nintedanib治疗之前,应在治疗前三个月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之后定期进行或根据临床指征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患者报告了可能表明肝损伤的症状,如疲劳、厌食、右上腹部不适、尿黑或黄疸,应立即进行肝脏检查,肝酶升高可能需要调整Nintedanib剂量或中断用药。
使用Nintedanib时,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是腹泻,通常出现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多数为轻度至中度。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可以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进行治疗。如果腹泻持续,应考虑减少用药剂量或中断治疗。对于经过适当支持治疗(包括抗呕吐治疗)后仍持续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中断治疗。恢复用药时,可以以全剂量(150mg、每日两次)恢复,也可以降低剂量(100mg、每日两次),随后增加至全剂量。如果严重腹泻、恶心或呕吐持续存在,应停止使用Nintedanib治疗。
孕妇使用Nintedanib时可能导致胎儿损伤,因此要告知孕妇Nintedanib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建议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在接受Nintedanib治疗时避免怀孕,并在治疗开始时、治疗期间和使用最后一剂Nintedanib后至少3个月内使用高效避孕药。此外,Nintedanib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和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特别是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迹象或症状,应考虑中断治疗。
总之,Nintedanib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和其他相关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肝功能监测、胃肠道症状管理以及其他潜在的风险。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Nintedanib,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