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唑帕尼(Pazopanib)是一种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和软组织肉瘤(STS)的靶向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帕唑帕尼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帕唑帕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口服800毫克(4片200毫克)。患者应在空腹时服用该药物,即至少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药物应整片吞服,不要压碎或分割药片,以免影响吸收率和全身暴露量。如果患者错过了一次剂量,并且距离下一次剂量不足12小时,则不应补服,而应按正常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剂量调整非常重要。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总胆红素>1.5至3倍正常值上限和任何丙氨酸转氨酶值)应考虑替代治疗方案。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帕唑帕尼,剂量应减少至200毫克,每日一次。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总胆红素>3倍正常值上限和任何丙氨酸转氨酶值)不建议使用帕唑帕尼。
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避免与强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同时使用。如果必须同时使用强CYP3A4抑制剂,帕唑帕尼的剂量应减少至400毫克。对于无法避免长期使用强CYP3A4诱导剂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帕唑帕尼。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例如,如果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如ALT升高,应增加每周肝功能监测次数,并根据严重程度停用帕唑帕尼或减少剂量。如果患者同时使用辛伐他汀,应密切监测ALT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帕唑帕尼的剂量。
帕唑帕尼应储存在室温20℃至25℃之间,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此外,应将药物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定期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剂师。
帕唑帕尼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腹泻、高血压、发色改变、恶心、厌食和呕吐等。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特别是在治疗初期。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65岁以上的患者,使用帕唑帕尼时应更加谨慎,因为这些患者发生肝毒性的风险更高。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此外,患者在择期手术前至少1周应停止服用帕唑帕尼,大手术后至少2周内不要给药,直到伤口完全愈合。
总之,帕唑帕尼是一种有效的靶向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注意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