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法替尼(2992)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物,主要由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研发并生产。这种药物通过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类表皮受体2(HER2)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第二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中的重要成员。
阿法替尼(2992)的研发和生产工作由德国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完成。勃林格殷格翰是一家历史悠久、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创新药物以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阿法替尼于2013年在美国获得批准,随后在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为众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阿法替尼(2992)的研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癌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勃林格殷格翰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开发出了一种高效、选择性的EGFR/HER2双重抑制剂。与第一代EGFR抑制剂相比,阿法替尼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还具有更广泛的靶点覆盖范围。
自2013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以来,阿法替尼迅速成为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选择。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2017年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上市,并在同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和负担能力。目前,阿法替尼的价格因地区和渠道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40mg规格的阿法替尼片剂每盒价格约为113美元。
正确使用阿法替尼对于确保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用药注意事项,供患者参考。
阿法替尼的标准推荐剂量为40mg,每日一次,空腹或餐后服用均可。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说明书上的指示用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如果错过一次服药,应在记起时立即补服,但如果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跳过漏服的剂量,按正常时间服用下一剂。
阿法替尼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皮疹、腹泻、口腔炎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病(ILD)和肝功能异常也需要特别关注。一旦出现任何不适,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阿法替尼。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用药或降低剂量。
轻度或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A或B类)的患者可以按照常规剂量使用阿法替尼,但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 15-29 mL/分钟/1.73 m²)的患者应考虑调整剂量,因为这可能导致药物的血浆峰浓度和全身暴露量增加。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 < 15 mL/分钟/1.73 m²)的患者或正在接受透析的患者,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数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阿法替尼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尤其是与P-gp抑制剂和诱导剂的相互作用。P-gp抑制剂可能会增加阿法替尼的全身暴露量,导致不良反应加剧;P-gp诱导剂则可能降低阿法替尼的全身暴露量,影响药效。因此,患者在使用阿法替尼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如需合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
总的来说,阿法替尼(2992)作为一种高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并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阿法替尼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