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洛替尼(Momelotinib)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中度或高风险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 MF),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或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该药物通过有效抑制某些激酶的活性,如JAK1、JAK2和ALK2,调节细胞信号传导中的异常,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恢复骨髓的正常功能。
莫洛替尼适用于治疗中度或高风险骨髓纤维化患者。这种疾病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会导致骨髓内纤维组织增生,影响造血功能,导致贫血、脾肿大等症状。莫洛替尼通过抑制JAK1、JAK2和ALK2激酶,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莫洛替尼特别适用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Secondary Myelofibrosis, SMF)。PMF是指无明显前驱疾病的骨髓纤维化,而SMF则通常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发展而来。莫洛替尼在这些患者中的疗效得到了临床研究的证实。
贫血是骨髓纤维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莫洛替尼不仅能够改善骨髓纤维化的整体症状,还能显著缓解贫血。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减少炎症反应,莫洛替尼帮助恢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孕妇使用莫洛替尼的数据不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重大出生缺陷或流产风险。因此,只有在对母亲的预期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应在怀孕期间使用莫洛替尼。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莫洛替尼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至少一周内,不应进行母乳喂养,因为目前尚不清楚莫洛替尼是否会通过母乳排泄。
对于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lass C)的患者,莫洛替尼的推荐起始剂量为150mg,每日一次口服。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lass A或B)的患者不建议调整剂量。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特别是在治疗开始后的前6个月内,每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之后根据临床需要定期监测。
接受莫洛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13%发生了严重(包括致命)感染,如细菌和病毒感染(包括COVID-19)。此外,38%的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此,医生应延迟开始使用莫洛替尼治疗,直到活动性感染消退。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并及时开始适当的治疗。
莫洛替尼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0%的患者出现新的或加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8%的患者基线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因此,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莫洛替尼是乳腺癌抵抗蛋白(BCRP)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B3的底物。与BCRP底物(如瑞舒伐他汀)合用时,应谨慎调整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与OATP1B1/B3抑制剂合用会增加莫洛替尼的最大浓度(Cmax)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考虑调整莫洛替尼的剂量。
莫洛替尼目前尚未在中国上市,未进入中国医保,市面上有仿制药可供选择。老挝卢修斯生产的莫洛替尼规格为100mg*30片,价格大约为247美元一盒。患者可以通过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购买,务必注意甄别药品真伪,检查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假药或劣药。
莫洛替尼应储存在20°C至25°C(68°F至77°F)的环境中,允许在15°C至30°C(59°F至86°F)的温度范围内短期存放。药物的有效期为24个月。患者在使用莫洛替尼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法用量,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