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仑伐替尼(Lenvima)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和其他特定类型的癌症。本文将详细介绍仑伐替尼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药物。
仑伐替尼(Lenvima),通用名称为乐伐替尼,英文名称为Lenvatinib,是由Eisai公司研发的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物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等多种受体,发挥抗肿瘤作用。仑伐替尼已被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以及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等适应症。
仑伐替尼的用法用量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执行。以下是常用的推荐剂量:
仑伐替尼可以空腹或随餐服用,但应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以保持药物浓度的稳定。如果患者漏服一次剂量,且距离下次服药时间不足12小时,应跳过漏服的剂量,继续按常规时间服用下一剂。切勿为了补服而加倍剂量。
仑伐替尼口服后被快速吸收,通常在给药后1至4小时内达到最大血浆浓度(tmax)。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但不会显著影响吸收程度。仑伐替尼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85%,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经口给药生物利用度。药物的半衰期约为24-28小时,因此每天一次的给药频率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仑伐替尼治疗过程中,高血压是一个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早期出现。在接受仑伐替尼治疗前,患者的血压应得到良好控制。如果患者已知患有高血压,应在治疗前至少1周接受稳定的降压治疗。一旦确诊血压升高,应尽快开始降压药治疗。治疗初期应每周监测血压,之后每2周监测一次,再逐渐调整为每月监测一次。
对于既往血压正常的患者,应在首次发现血压升高时开始单药降压治疗。已接受降压药治疗的患者,可根据需要增加当前药物的剂量或添加其他类型的降压药。高血压的管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
仑伐替尼治疗过程中,蛋白尿也是一个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应定期监测尿蛋白。如果尿试纸法检测结果显示蛋白尿≥2+,可能需要暂停给药、调整剂量或停药。严重蛋白尿可能导致肾病综合征,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仑伐替尼。
患者应定期进行尿蛋白检测,特别是在治疗的前几个月。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应在仑伐替尼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根据标准医学实践进行治疗,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仑伐替尼会干扰外源性甲状腺抑制,因此应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根据患者的治疗目标调整甲状腺激素的给药量。
妊娠女性应避免使用仑伐替尼,因为该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仑伐替尼治疗期间和末次剂量后至少30天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仑伐替尼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特别关注。例如,CYP3A4和P-gp诱导剂或抑制剂可能影响仑伐替尼的代谢,从而影响药效。延长QT间期的药物应避免与仑伐替尼同时使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在使用仑伐替尼期间,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水平,以预防和及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患者在使用仑伐替尼时,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仑伐替尼应避光保存,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药物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避免污染和损坏。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药剂师。仑伐替尼的最佳储存温度为20-25°C(允许偏差在15-30°C之间),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仑伐替尼,防止药物受潮。储存时,尽量避免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频繁切换,以保持药物的质量。
仑伐替尼(Lenvima)是一种有效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患者在使用仑伐替尼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注意监测和管理常见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合理的用药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受益于仑伐替尼的治疗。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