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乐替尼(Alectinib)是一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通过抑制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和RET(重排期间的转化)激酶活性,有效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本文将详细介绍艾乐替尼的适应症、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艾乐替尼适用于经FDA批准的检测中检测到的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这种药物特别适用于那些已经出现ALK重排的患者,这些患者可以通过肿瘤组织或血浆标本中检测出ALK阳性。如果在血浆标本中未检测到ALK重排,可以再次检测肿瘤组织。
艾乐替尼不仅可用于一线治疗,还可以用于二线治疗,即在其他ALK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在临床研究中,艾乐替尼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艾乐替尼是一种高效的ALK和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抑制这些激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在肿瘤细胞株的实验中,艾乐替尼表现出对ALK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这表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
除了抑制ALK,艾乐替尼还能够抑制其他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增强其抗癌效果。此外,艾乐替尼具有较好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可以有效治疗脑转移灶,这是其他ALK抑制剂难以达到的效果。
艾乐替尼的推荐剂量为600mg口服,每日两次。患者应持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对于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级)的患者,推荐剂量为450mg口服,每日两次。艾乐替尼应在餐后服用,不要打开或溶解胶囊。如果漏服一剂或在服用后出现呕吐,应按原定时间服用下一剂。
轻度(Child-Pugh A级)或中度(Child-Pugh B级)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暂停使用艾乐替尼,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艾乐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疲劳、便秘、水肿、肌痛和贫血,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超过20%。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间质性肺病(ILD)、肺炎、心动过缓、严重肌痛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以及溶血性贫血。
肝毒性是使用艾乐替尼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在开始使用艾乐替尼之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在治疗前3个月内每两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暂停使用、减少剂量或永久停用艾乐替尼。
在使用艾乐替尼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艾乐替尼的价格因地区和销售渠道而异,一般情况下,每月的治疗费用约为1000至1500美元。患者可通过医院、药房或正规医疗服务机构获得该药,并应仔细核对药品真伪,确保购买到正品。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