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癌症。本文将详细介绍伊匹木单抗的适应症、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伊匹木单抗已被批准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主要适应症包括:
1.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伊匹木单抗作为单一药物或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成人和儿科患者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2]。
2. **黑色素瘤辅助治疗**:伊匹木单抗可用于皮肤黑色素瘤的成人患者,特别是那些病理上区域淋巴结超过1mm且已完成完全切除术的患者[2]。
3. **晚期肾细胞癌**: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伊匹木单抗可用于中间或高风险的成人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治疗[2]。
4. **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或不匹配修复缺乏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伊匹木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被批准作为治疗手段[3]。
5. **肝细胞癌**:伊匹木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适用于曾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3]。
6.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伊匹木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被批准用于肿瘤表达PD-L1(≥1%)且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3]。
7. **恶性胸膜间皮瘤**:伊匹木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用于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成年患者的一线治疗[3]。
8. **食管癌**:伊匹木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适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成年患者的一线治疗[6]。
伊匹木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来激活免疫系统[4]。CTLA-4是T细胞活性的负反馈调节剂,伊匹木单抗结合CTLA-4,阻断其与配体(CD80/CD86)的结合,从而增强T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反应。这种机制使得伊匹木单抗能够有效延缓肿瘤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期[2]。
伊匹木单抗的用法用量需根据具体的适应症和患者情况而定:
1.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通常每3周静脉滴注一次,每次3mg/kg,共4次[2]。
2. **黑色素瘤辅助治疗**:通常每12周静脉滴注一次,每次10mg/kg,共4次[2]。
3. **晚期肾细胞癌**: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时,通常每3周静脉滴注一次,每次1mg/kg[2]。
4. **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或不匹配修复缺乏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时,通常每6周静脉滴注一次,每次1mg/kg[3]。
5. **肝细胞癌**: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时,通常每3周静脉滴注一次,每次1mg/kg[3]。
6.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时,通常每3周静脉滴注一次,每次1mg/kg[3]。
7. **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时,通常每6周静脉滴注一次,每次1mg/kg[3]。
8. **食管癌**: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时,通常每3周静脉滴注一次,每次1mg/kg[6]。
伊匹木单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
1. **免疫介导的结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8]。
2. **免疫介导的肝炎**: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8]。
3. **免疫介导的皮肤病**:表现为皮疹、瘙痒、水疱等症状[8]。
4. **免疫介导的内分泌疾病**:包括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以及垂体炎等[8]。
5. **免疫介导的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8]。
6. **免疫介导的肾炎伴有肾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8]。
使用伊匹木单抗可能会发生输注相关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低血压等[8]。严重或危及生命的输注反应的患者应停用伊匹木单抗[8]。轻度或中度输注反应的患者应减慢或暂停输注速度[8]。
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伊匹木单抗的剂量:
1. **免疫介导的结肠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暂停或永久停用伊匹木单抗[9]。
2. **免疫介导的肝炎**:如果AST/ALT水平低于或等于基线时的ULN,可根据无肝脏受累肝炎的建议,停止或永久停止伊匹木单抗[9]。
3. **免疫介导的内分泌疾病**:根据临床严重程度,考虑暂停治疗2级内分泌疾病,直到用激素替代治疗改善症状[9]。
在使用伊匹木单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摇晃产品**:给药前应目视检查颗粒物和变色情况[9]。
2. **溶液浑浊或有明显变色**:如果溶液浑浊、有明显变色或有半透明至白色无定形颗粒以外的异物,应丢弃小瓶[9]。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