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它通过激活T细胞来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对抗肿瘤细胞。本文将详细介绍伊匹木单抗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种药物。
伊匹木单抗的推荐剂量通常为3 mg/kg体重,每3周一次,共4次。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症,如黑色素瘤脑转移,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剂量调整。例如,如果患者的AST/ALT水平低于或等于基线时的ULN,应根据无肝脏受累肝炎的建议停止或永久停止伊匹木单抗[3]。
在制备输液之前,需将小瓶在室温下静置约5分钟。抽取所需体积的伊匹木单抗并转移到静脉注射袋中,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终浓度为1 mg/mL至2 mg/mL。轻轻倒置混合稀释溶液,确保溶液均匀。制备后的稀释溶液应在2°C至8°C(36°F至46°F)或20°C至25°C(68°F至77°F)的室温下储存,从制备到输注不超过24小时。每次给药后,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USP或5%葡萄糖注射液USP冲洗静脉注射管路[8]。
伊匹木单抗可以与纳武单抗(Nivolumab)等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当与纳武单抗联合给药时,首先输注纳武单抗,然后在同一天输注伊匹木单抗。当使用纳武单抗和铂双重化疗时,同样先输注纳武单抗,然后输注伊匹木单抗,最后再输注铂双重化疗。每次输液时应使用单独的输液袋和过滤器,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8]。
在使用伊匹木单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和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医生会关注患者的AST/ALT水平、甲状腺功能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如果出现任何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保持与医疗团队的密切沟通,及时报告任何不适或新的症状[3]。
伊匹木单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疲劳和肝功能异常。对于轻度至中度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来管理。严重的不良反应,如3级或4级的肝功能异常,可能需要暂时中断治疗或永久停药。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3][6]。
在接受伊匹木单抗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提高生活质量。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脂肪和高糖食物。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提升体力和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5]。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