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帕鲁胺(Erleada)自2018年2月14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迅速成为了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的重要药物。随后,阿帕鲁胺在国内的上市进程也备受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帕鲁胺在国内的上市情况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2019年9月6日,阿帕鲁胺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的药物。这一批准标志着中国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2021年12月3日,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2021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阿帕鲁胺成功进入新版医保目录,医保内适应症范围包括转移性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成年患者和有高危转移风险的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成年患者。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案。
阿帕鲁胺在中国的临床试验进展顺利。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阿帕鲁胺目前正在国内开展三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这些临床试验将进一步验证阿帕鲁胺在中国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帕鲁胺适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敏感型前列腺癌症(mCSPC)和非转移性去势抵抗型癌症(nmCRPC)。在使用阿帕鲁胺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
阿帕鲁胺的推荐剂量为240毫克(4片60毫克),每日一次,口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阿帕鲁胺应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可以空腹或随餐服用。如果错过了一次剂量,应尽快补服,但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跳过漏服的剂量,继续按照常规时间服用下一剂量。
阿帕鲁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皮疹、骨折、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高血压、关节痛、跌倒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包括心力衰竭、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阿帕鲁胺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与CYP3A4抑制剂和诱导剂合用时,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患者在使用阿帕鲁胺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并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使用阿帕鲁胺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