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达莫司汀自2013年通过进口注册获批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存达”。这款药物由德国Ribosepharm GmbH生产,并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苯达莫司汀作为一种兼具烷化剂和嘌呤类似物作用的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下是关于苯达莫司汀在中国上市的具体情况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2010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苯达莫司汀上市,使其逐渐成为淋巴瘤和白血病治疗的重要选择。在中国,苯达莫司汀于2013年通过进口注册获批上市,商品名为“存达”。该药物由德国Ribosepharm GmbH生产,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和负担能力。
苯达莫司汀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苯达莫司汀的剂型为冻干粉注射剂,规格有25mg和100mg两种。冻干粉剂需在稀释后使用,常见的稀释溶剂包括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输液设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苯达莫司汀治疗期间,患者常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因此,应频繁监测全血细胞计数,特别是在治疗的第三周。如果出现4级骨髓抑制,应调整剂量或延迟给药。此外,骨髓抑制会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应密切关注感染症状,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苯达莫司汀的输液反应较为常见,包括发热、寒战、皮疹等。在首次治疗周期后,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输液反应的相关症状。如果出现3级或更严重的输液反应,应考虑停药或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组胺药、退烧药和皮质类固醇。发生4级输液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用苯达莫司汀。
苯达莫司汀治疗可能导致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尤其是在治疗的第一个周期内。TLS的发生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和死亡,因此需积极补液并密切监测血液生化指标,特别是钾和尿酸水平。在治疗开始时,可使用别嘌醇预防TLS,但需注意苯达莫司汀与别嘌醇同时使用可能增加严重皮肤毒性的风险。
苯达莫司汀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需特别谨慎:
苯达莫司汀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引起重视:
总之,苯达莫司汀在中国的上市为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监测各项指标,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