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拉替尼(Lorlatinib)是一款针对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第三代靶向药物,由辉瑞公司研发生产。2022年4月2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洛拉替尼在中国上市,为国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洛拉替尼(Lorlatinib)是一种口服的大环三磷酸腺苷竞争性小分子抑制剂,主要作用于ROS1和ALK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临床前研究中,洛拉替尼表现出对ROS1或ALK重排的高度敏感性,并且能够有效穿透血脑屏障,减少脑转移的发生。这一特性使得洛拉替尼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美国,洛拉替尼于2018年11月获得了FDA的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别是那些已经接受过克唑替尼或其他ALK抑制剂治疗但仍进展的患者。随后,洛拉替尼陆续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逐步成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药物。
2022年4月2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洛拉替尼在中国上市,标志着国内首款第三代ALK抑制剂的诞生。这一批准基于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结果,这些试验显示洛拉替尼在既往经治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洛拉替尼在中国上市后,迅速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2022年6月15日,洛拉替尼在国内上市销售,100mg*30片的规格价格约为6,050美元/盒。这一价格在初次上市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但随着市场竞争和政策调整,洛拉替尼的价格逐渐下降。截至2022年底,价格降幅超过了40%,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和经济负担能力。
洛拉替尼通常以口服方式给药,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药物。如果错过了一次剂量,应在记起时立即补服,但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跳过漏服的剂量,继续按常规时间服药,切勿加倍服用。
在服用洛拉替尼期间,应避免食用葡萄柚及其制品,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洛拉替尼的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周围神经病变、水肿、疲劳等。其中,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最常见的代谢异常,通常需要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来管理。
对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麻木或刺痛,应及时告知医生,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严重的水肿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在服用洛拉替尼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药物的疗效。
患者还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应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引发并发症。
洛拉替尼的上市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独特的机制和良好的疗效使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突破。在使用洛拉替尼的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安全性的保障。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