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伐曲泊帕是一种口服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慢性肝病(CLD)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模拟血小板生成素(TPO)的作用,促进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殖和成熟,从而提高血液中的血小板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阿伐曲泊帕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阿伐曲泊帕是一种口服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能够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R)的跨膜结构域相互作用,模拟血小板生成素(TPO)的作用。血小板生成素是正常血小板生产的主要调节因子,阿伐曲泊帕通过激活这一受体,刺激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殖和成熟,从而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血小板的数量,还改善了血小板的功能,降低了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风险。
在临床试验中,阿伐曲泊帕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例如,在一项针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研究中,阿伐曲泊帕治疗组的血小板应答率在第8天达到了6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同时,合并使用ITP药物的患者比例也有所下降。此外,阿伐曲泊帕在治疗慢性肝病(CLD)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方面也有出色表现。研究表明,阿伐曲泊帕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使其达到安全水平,从而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风险。
阿伐曲泊帕适用于对既往治疗反应不足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成年患者的治疗,以及计划接受手术的慢性肝病成年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这些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面临较高的出血风险,阿伐曲泊帕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阿伐曲泊帕的推荐剂量和给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慢性肝病患者,通常在预定的手术前10至13天开始给药,每日1次,连续5天。患者应在最后一剂阿伐曲泊帕后的5-8天接受手术。在给药前和手术当天,应测量血小板计数,以确保血小板计数充分增加。如果错过剂量,患者应尽快服用下一剂,并在第二天的正常时间继续服用,不应一次服用两剂以弥补错过的剂量。
在使用阿伐曲泊帕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指标。特别是对于肝损伤患者,应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因为阿伐曲泊帕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医生会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疗效和安全性。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复诊,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阿伐曲泊帕应储存在15°C至30°C的环境中,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受潮。阿伐曲泊帕应远离阳光直射,可以选择一个避光的地方存放,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药物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不要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避免污染和损坏。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药剂师,获取进一步的指导。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