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瑞替尼(Ceritinib)是一种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物。它由诺华公司研发,于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并于2018年5月在中国正式上市。塞瑞替尼的主要成分是Ceritinib,属于ALK抑制剂,对表达EML4-ALK、NPM-ALK融合蛋白的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克服克唑替尼的耐药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塞瑞替尼的作用机理、用法用量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塞瑞替尼是一种高效的ALK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ALK激酶活性来发挥其抗癌作用。ALK基因重排导致的EML4-ALK融合蛋白在某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高度表达,这种融合蛋白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塞瑞替尼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ALK激酶的ATP结合位点,从而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此外,塞瑞替尼还对其他激酶如IGF-1R、INSR和ROS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使其在多种癌症类型中表现出潜在的疗效。
塞瑞替尼主要用于治疗之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临床试验中,塞瑞替尼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例如,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单臂、多中心研究A2109中,103例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在接受塞瑞替尼治疗后,中位暴露持续时间为7.06个月,且观察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与塞瑞替尼其他研究中的结果相似。
患者单次口服塞瑞替尼后,药物约在4至6小时内达到血浆峰浓度(Cmax)。食物可显著增加塞瑞替尼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建议患者在服用塞瑞替尼时与食物同服。塞瑞替尼的半衰期较长,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使用塞瑞替尼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法用量,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
塞瑞替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450mg,每天在同一时间口服给药,药物应与食物同时服用。只要观察到临床获益,应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如果忘记服药,且距下次服药时间间隔12小时以上时,患者应补服漏服的剂量。若治疗期间发生呕吐,患者不应服用额外剂量,但应继续服用下次计划剂量。
根据患者个体的安全性或耐受性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暂时中断使用塞瑞替尼或下调剂量。如果下调剂量是因未列于说明书的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则应以150mg的下调幅度逐渐减少塞瑞替尼的日剂量。如果必须同时使用强效CYP3A抑制剂,则应将塞瑞替尼的剂量减少约三分之一,取整至最接近的150mg整数倍剂量。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安全情况。
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其安全性特征与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相似,无需进行剂量调整。然而,目前缺乏85岁及以上患者的相关用药数据。孕妇使用塞瑞替尼的数据较为有限,但动物研究表明,塞瑞替尼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育龄期女性在服用塞瑞替尼期间直至终止治疗后6个月应采取高度有效的避孕措施。哺乳期妇女应充分考虑哺乳对孩子的益处和塞瑞替尼治疗对女性患者的益处,决定是否停止哺乳或停止塞瑞替尼治疗。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