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替戊醇(stiripentol)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癫痫的药物,尤其是在治疗德拉韦特综合症(Dravet syndrome)方面表现出色。然而,这种药物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轻微不适到严重健康问题,了解这些反应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司替戊醇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缺乏、体重减轻(尤其是与丙戊酸钠合用时更为明显)、精神障碍、失眠、嗜睡、共济失调(即协调能力受损)和肌张力障碍。这些症状可能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医生密切关注并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停止使用药物后会消失),易怒、行为障碍、攻击性行为、对立行为、兴奋过度、睡眠障碍、运动功能亢进、恶心、呕吐和γ-GT升高(特别是在与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联用时)。这些症状虽然相对常见,但也需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复视(尤其在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光敏性皮炎、皮疹、皮肤过敏、荨麻疹和疲劳。罕见的不良反应则包括肝功能检查异常。这些反应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目前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评估司替戊醇对胎儿或母乳喂养婴儿的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司替戊醇,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时应权衡药物的临床需求与潜在风险。儿童患者中,司替戊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适用于6个月及以上、体重7公斤或以上的服用氯巴唑仑的患者。6个月以下或体重不足7公斤的儿童尚未有相关数据支持其安全性。老年人使用司替戊醇时,应特别注意肝肾功能的变化,因为年龄增长可能导致肝肾功能下降。
司替戊醇与某些药物合用时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需要特别关注。例如,与治疗指数狭窄的CYP3A4底物合用时,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应避免这类组合。司替戊醇还可能抑制CYP2D6,导致经过该酶代谢的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镇痛药)的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合用这些药物时应谨慎,并监测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剂量。
司替戊醇的代谢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因此不推荐中度或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此外,由于司替戊醇主要由肝脏代谢,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也不宜使用。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