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自2015年首次在日本市场上市以来,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这款口服的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在2018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成为治疗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药物。在中国,芦曲泊帕的上市历程同样备受关注。2023年6月27日,芦曲泊帕终于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不仅为中国的慢性肝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国内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芦曲泊帕的研发始于日本的盐野义公司。2015年12月1日,芦曲泊帕在日本市场首次上市,标志着其在全球市场的初步成功。此后,该药物于2018年7月31日在美国获得FDA的批准,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医药市场的地位。芦曲泊帕作为一种口服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促进内源性血小板的生成,对于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2019年6月,盐野义与亿腾医药合作,共同推进芦曲泊帕在中国市场的注册和审批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2023年6月27日,芦曲泊帕终于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批准不仅标志着芦曲泊帕在中国的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中国慢性肝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芦曲泊帕在中国的上市,将为众多慢性肝病患者带来福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肝病患者数量庞大,其中不少患者伴有血小板减少症。芦曲泊帕的上市,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治疗空白,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此外,芦曲泊帕的市场前景也被广泛看好,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
芦曲泊帕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对于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患者,芦曲泊帕可以显著提高血小板水平,降低手术风险。然而,患者在使用芦曲泊帕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同时,对于有严重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芦曲泊帕的推荐剂量通常为每日一次,每次1毫克,连续服用7天。患者应在餐后30分钟内服用药物,以确保最佳吸收效果。在服用过程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需要注意的是,芦曲泊帕不应与其他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芦曲泊帕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多数患者可以耐受。如果患者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剧烈头痛、持续性恶心呕吐、胸痛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此外,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