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非尼酮(Pirfenidone)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抗纤维化药物。本文将详细介绍吡非尼酮的说明书、医保覆盖情况、价格、疗效和常见副作用,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药物。
吡非尼酮由美国Marnac公司研发,于2008年10月16日获日本PMDA批准,2016年在中国获批上市,并于2019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吡非尼酮的主要成分为吡非尼酮,适用于轻、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该药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如CCL2、IL-10、IL-6、IL1和TNF-α)的表达,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吡非尼酮的剂型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目前市场上有多个厂家生产吡非尼酮,常见的规格有200mg*30片和200mg*150片。具体价格如下:
吡非尼酮的使用遵循剂量递增原则。初始用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餐后服用为宜。在两周内,通过每次增加200mg剂量,最终将用量维持在每次600mg(每日1800mg)。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如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或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根据临床症状减少用量或停止用药。症状减轻后,可逐步增加给药量,最好将维持用量调整在每次400mg(每日1200mg)以上。
吡非尼酮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皮疹、腹痛、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疲劳、头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头晕、呕吐、胃食管反流病、鼻窦炎、失眠、体重下降和关节痛。此外,还可能出现光过敏症、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和严重过敏反应等。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这些症状,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
由于吡非尼酮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使用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并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出现AST、ALT等肝功能指标的升高或黄疸等症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吡非尼酮胶囊中含有乳糖成分,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该药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动物实验表明吡非尼酮能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建议发作性脑部疾病患者(如局灶性兴奋或发作性睡眠)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脑电图的病理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吸烟会降低吡非尼酮的疗效,因此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期间需戒烟。此外,吡非尼酮可能导致体重下降,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体重变化,如有明显下降应及时咨询医生。
服用吡非尼酮时应避免食用葡萄柚汁,因为葡萄柚汁可能干扰药物的疗效。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尽量避免日光或紫外灯的照射,外出时应涂抹SPF50⁺,PA⁺⁺⁺的防晒霜,穿着防晒衣或使用遮阳伞。
吡非尼酮主要通过CYP1A2代谢,因此与CYP1A2抑制剂或诱导剂同时使用时需谨慎。强效CYP1A2抑制剂(如氟伏沙明)会显著增加吡非尼酮的暴露量,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在使用吡非尼酮前停止使用这些药物。CYP1A2诱导剂(如烟草中的某些成分)则会降低吡非尼酮的疗效,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吸烟。
通过以上详细的说明和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吡非尼酮,从而有效控制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