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曲波帕是一种新一代血小板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该药物通过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帮助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从而减少出血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艾曲波帕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艾曲波帕是一种人工形式的蛋白质,能够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结合,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血小板的生成。这种机制使得艾曲波帕成为一种有效的短期口服治疗药物,适用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增加。
艾曲波帕主要用于治疗既往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成年人。此外,该药物也适用于6岁及以上的儿童患者。艾曲波帕特别适合那些因为血小板减少而面临较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患者在使用艾曲波帕后,通常在1-2周内可以看到血小板计数的显著增加。为了确保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患者在使用艾曲波帕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医生会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以维持血小板计数在安全范围内。
对于大多数成人和6岁及以上的儿童患者,初始剂量为每天50毫克。对于东亚/东南亚血统或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应减少至25毫克。具体剂量调整应根据血小板计数的反应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剂量不应超过每天75毫克。
艾曲波帕应在空腹或低钙(≤50毫克)餐时服用。为了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艾曲波帕应在服用抗酸药、乳制品或其他含有多价阳离子的药物前2小时或后4小时服用。片剂不应拆开、咀嚼或压碎,应整片吞服。
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艾曲波帕的剂量需要进一步调整。在开始治疗后的3周内,医生会根据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来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剂量。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艾曲波帕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多价阳离子、血脂调节药物、OATP1B1和BCRP底物、环孢菌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以及酶抑制或诱导剂等药物合用时需谨慎。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
艾曲波帕应遮光、密封并存放在干燥处,避免高温和潮湿。药物应在室温(25°C)下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剂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