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阻止恶性B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它由Pharmacyclics公司研发,于2013年11月首次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2017年在中国上市,并在2018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本文将详细介绍伊布替尼的主要适应症及其在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伊布替尼适用于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治疗。这种药物通过抑制BTK,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对于伴有17p缺失的CLL/SLL患者,伊布替尼同样适用。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主要影响老年人。伊布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其疗效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伊布替尼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一种移植后并发症,常见于骨髓移植患者。伊布替尼适用于1岁及以上的成人和儿童cGVHD患者,尤其是在一种或多种全身治疗失败后的患者。伊布替尼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减轻cGVHD的症状。
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应持续监测血压,并在必要时开始或调整抗高血压药物。如果出现3级或更高级别的高血压,应按照剂量调整指南进行处理。
用药期间应每月监测全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减少是伊布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特别是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液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伊布替尼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面临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风险,尤其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建议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肿瘤细胞大量死亡时释放的代谢产物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医生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的基线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症状。
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成年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应避免使用伊布替尼。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伊布替尼时,应减少推荐剂量,并更频繁地监测不良反应。对于cGVHD患者,如果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也应避免使用伊布替尼。
伊布替尼与CYP3A抑制剂或诱导剂合用可能影响药效。与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合用会增加伊布替尼的血药浓度,增加药物相关毒性的风险;与强效CYP3A诱导剂合用则会降低伊布替尼的浓度。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或在必要时调整剂量。
伊布替尼应储存在遮光、密封、干燥的环境中。胶囊剂应储存于室温20°C至25°C,允许短暂暴露于15°C至30°C。片剂需保存在原包装中,室温20°C至25°C。口服混悬液应保存在2°C至25°C,不得冷冻。首次开瓶后60天内未使用的伊布替尼口服混悬液应丢弃。
患者在使用伊布替尼期间,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同时,患者应避免食用含有强或中度CYP3A抑制剂的食物,如葡萄柚和塞维利亚橙子。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