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非替尼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物。它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本文将详细介绍吉非替尼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以及常见的副作用。
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够选择性地抑制EGFR的信号传导,从而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EGFR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通过抑制EGFR,吉非替尼可以显著减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吉非替尼主要用于治疗具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对传统的化疗反应不佳,而吉非替尼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临床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在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中表现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和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吉非替尼的推荐剂量为250毫克(1片),每日一次,口服,可以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如果患者无法吞咽整片药物,可以将片剂分散在半杯饮用水中(非碳酸饮料),搅拌至完全分散(约需15分钟),然后立即饮用。之后用半杯水冲洗杯子,再饮下洗液,也可以通过鼻胃管给予该药液。
当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腹泻或皮肤不良反应时,可以通过短期暂停治疗(最多14天)来解决,随后恢复每天250毫克的剂量。通常无需因年龄、体重、性别、种族、肾功能或因肝转移而引起的中至重度肝功能损害等因素而调整给药剂量。
吉非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和痤疮,发生率在20%以上。这些反应通常在服药后的一个月内出现,且多为可逆性。约8%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的患者比例仅为1%。
在使用吉非替尼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炎、肝功能异常、严重持续的腹泻、消化道穿孔、眼部症状和大疱性皮肤病等。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气促和咳嗽等症状,并有加重趋势,应立即停药并查找原因。如证实患者已患上间质性肺炎,不应再使用吉非替尼。
肝功能异常也是吉非替尼的潜在风险之一。建议定期检查肝功能,如果肝转氨酶升高加重,应考虑停药。此外,患者如出现重度或持续性腹泻、恶心、呕吐或厌食症状,应即刻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引起脱水。
妊娠期妇女禁用吉非替尼,因为它可能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损伤。哺乳期妇女应谨慎用药,目前尚未明确吉非替尼是否可通过乳汁分泌。18岁以下儿童使用吉非替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禁用。老年人一般不必调整剂量,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和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吉非替尼。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个人的具体情况。同时,吉非替尼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CYP3A4抑制剂可增高吉非替尼的血药浓度,而苯妥英、利福平等CYP3A4诱导剂则会降低其血药浓度。
总的来说,吉非替尼是一种有效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特殊的用药要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