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格替尼(Brigatinib)是一款在肺癌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靶向药物。该药物主要针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但疾病仍然进展或无法耐受克唑替尼毒性的患者。布格替尼通过抑制ALK蛋白的活性,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布格替尼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是一种融合蛋白,其过度激活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ALK突变在肺癌患者中约占3%~7%的比例,这种突变会导致ALK基因与其他基因重组,产生ALK融合基因,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布格替尼在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一项重要的研究表明,接受布格替尼治疗的肺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24个月,而接受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1.1个月。此外,布格替尼还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大约降低了57%。
与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相比,布格替尼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和更广泛的靶点覆盖。布格替尼不仅能够有效抑制ALK蛋白的活性,还能克服一些克唑替尼耐药的突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因此,对于已经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但疾病仍然进展的患者,布格替尼是一个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案。
在使用布格替尼治疗前,患者的血压应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开始后的2周内,应监测血压,此后至少每月监测一次。如果患者在接受最佳抗高血压治疗后仍出现3级高血压,应暂停布格替尼的使用,直至血压降至1级后再以相同剂量继续治疗。若出现4级高血压或3级高血压反复发作,应考虑永久停用布格替尼。
在布格替尼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已知可引起心动过缓的降压药物,应更加频繁地进行监测。对于出现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应暂停布格替尼的使用,并评估是否有其他药物引起心动过缓。如果确定并停用了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可在症状缓解后以相同剂量继续使用布格替尼;否则,应在症状缓解后降低布格替尼的剂量。若出现危及生命的心动过缓,应永久停用布格替尼。
建议患者报告任何视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新的或加重的2级及以上视觉症状,应暂停布格替尼的使用并进行眼科评估。待2级或3级视觉障碍恢复至1级严重程度或基线水平后,应降低布格替尼的剂量继续治疗。若出现4级视觉障碍,应永久停用布格替尼。
布格替尼作为一种有效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合理的用药管理和密切的监测是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通过遵循上述注意事项,患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受益于布格替尼的治疗。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