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也称为洛普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药物通过抑制ROS1、NTRK和ALK等激酶的活性,有效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尤其对ROS1 G2032R等常见耐药突变具有显著疗效。以下是关于瑞普替尼的详细信息,包括其适应症、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瑞普替尼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无论是初次诊断还是已经接受过其他TKI治疗的患者,瑞普替尼均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瑞普替尼通过抑制ROS1、NTRK和ALK等激酶的活性,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这些激酶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或发生突变,成为驱动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瑞普替尼能够克服传统TKI的耐药性问题,特别是对ROS1 G2032R等常见耐药突变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试验中,瑞普替尼对未接受过ROS1 TKI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79%,中位缓解期为34.1个月。
在未接受过TKI治疗的患者中,瑞普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9%,中位缓解期为34.1个月。这一数据表明,瑞普替尼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疗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瑞普替尼的推荐剂量为160mg,每天口服一次,持续14天,之后增加到160mg,每日两次,并持续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患者应整粒吞服胶囊,不建议咀嚼或压碎。无论之前是否进食,均可服用。
瑞普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包括头晕、味觉障碍、周围神经病变、便秘、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疲劳、认知障碍和肌无力。这些不良反应多为1-2级,通常可控。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包括间质性肺病、肝毒性和高尿酸血症等,需密切监测。
**孕妇**:瑞普替尼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建议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在使用瑞普替尼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2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非激素避孕方法。男性患者在使用瑞普替尼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的4个月内应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
**哺乳期女性**:建议哺乳期妇女在瑞普替尼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10天内停止母乳喂养。
**老年人**:65岁以下的患者与65岁或以上的患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肾损伤患者**:对于轻度或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剂量调整。严重肾功能损害或肾功能衰竭患者和透析患者尚未确定瑞普替尼的推荐剂量。
**肝损伤患者**:对于轻度肝损伤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剂量调整。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尚未确定瑞普替尼的推荐剂量。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瑞普替尼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共济失调和认知障碍。在研究TRIDENT-1中,75%的患者出现了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其中4%的患者出现3级或4级症状。
**间质性肺病/肺炎**:瑞普替尼可引起间质性肺病(ILD)/肺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肺部症状。如出现疑似ILD/肺炎,应立即停用瑞普替尼,并根据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永久停用。
**肝毒性**:瑞普替尼可引起肝毒性,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治疗的第一个月内应每两周监测一次肝功能,之后每月监测一次。
**肌痛伴肌酸激酶升高**:建议患者报告任何无法解释的肌肉疼痛、压痛或无力。在瑞普替尼治疗期间监测血清肌酸激酶(CPK)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监测和处理。
**高尿酸血症**:瑞普替尼可引起高尿酸血症,需定期监测血清尿酸水平。根据临床指示,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进行治疗。
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是一种有效的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