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片作为一款新型口服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自2015年在日本首次上市以来,一直备受关注。2023年6月29日,该药物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此类药物的国产品牌。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不仅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标志着中国在创新药物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芦曲泊帕是由日本盐野义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2015年,芦曲泊帕首次在日本上市,并迅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2023年6月29日,亿腾医药将芦曲泊帕引进中国,并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的批准,正式在中国上市。这一批准使得芦曲泊帕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同类药物,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芦曲泊帕主要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CLD)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研究表明,芦曲泊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该药物在国外上市后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血小板回避率高达94%,远高于其他同类别口服TPO受体激动剂的临床试验数据。这使得芦曲泊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芦曲泊帕片已被纳入《2023年版医保目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这一政策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芦曲泊帕的仿制药,患者可以通过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购买。原研药的价格大约为1,736美元一盒(3mg*7粒),虽然价格较高,但其卓越的疗效和医保支持使其在市场上的需求持续增长。
患者在使用芦曲泊帕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一般情况下,芦曲泊帕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3mg,连续服用7天。在用药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评估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芦曲泊帕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腹泻等。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这些副作用会自行消失。如果副作用严重或持续存在,患者应立即联系医生。此外,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除了合理用药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还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芦曲泊帕的成功上市不仅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我国医药创新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和应用经验的丰富,相信芦曲泊帕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