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格替尼是一种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创新药物。2022年3月,该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单药适用于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布格替尼的适应症和作用功效,并提供一些用药注意事项。
布格替尼主要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在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中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而布格替尼的出现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布格替尼通过抑制ALK激酶及其突变体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ALK基因重排在一部分NSCLC患者中发生,导致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布格替尼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ALK激酶的ATP结合位点,抑制其磷酸化过程,进而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布格替尼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不仅在初治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ORR),在经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耐药的患者中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这使得布格替尼成为治疗ALK阳性NSCLC的重要选择之一。
使用布格替尼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包括视觉障碍、高血压、心动过缓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馈。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应在布格替尼治疗前控制好血压,并在治疗初期每周监测血压,随后每月监测一次。
对于妊娠女性,布格替尼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因此应告知育龄期女性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并建议在治疗期间和末次给药后至少4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非激素避孕措施。哺乳期女性在布格替尼治疗期间及最后一次给药后1周内不应进行母乳喂养。
布格替尼与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合用会增加其血浆浓度,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应避免合用。如果无法避免,应调整布格替尼的剂量。同时,布格替尼与强效或中效CYP3A诱导剂合用会降低其血浆浓度,可能影响疗效,同样应避免合用。如果无法避免,也应调整剂量。
布格替尼应存放在遮光、密封、干燥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30°C以下。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以免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药物,防止受潮。
在使用布格替尼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视觉状况。一旦出现严重副作用,如3级或以上的高血压、症状性心动过缓或视觉障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暂停用药。对于严重的副作用,可能需要永久停止使用布格替尼。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