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唑帕尼(Pazopanib)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该药物通过抑制多种激酶,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等,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培唑帕尼的推荐剂量为800毫克,每日一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服用。
培唑帕尼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从而阻止肿瘤血管的生成。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肿瘤的血液供应,还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表明,培唑帕尼能够显著延长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提高总体生存率(OS)。
培唑帕尼主要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曾接受过细胞因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该药物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下,于2009年10月正式上市。在中国,培唑帕尼同样被批准用于上述适应症,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虽然培唑帕尼的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血压、疲劳、腹泻和恶心等,但也有报道指出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胀气和视网膜脱落。这些罕见副作用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此外,有文献报道培唑帕尼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特别关注。
培唑帕尼的推荐剂量为800毫克,每日一次。若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根据个体耐受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每次调整200毫克。若漏服一剂,且距离下次服药时间不足12小时,则不应补服。对于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考虑使用培唑帕尼的替代方案。
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孕妇,使用培唑帕尼需谨慎。老年人因代谢能力下降,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儿童和孕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完全确定,因此不建议在没有充分医疗指导的情况下使用。对于哺乳期妇女,建议在用药期间暂停哺乳,以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培唑帕尼可能引起多种潜在风险,包括伤口愈合受损、甲状腺功能减退、蛋白尿和肿瘤溶解综合征等。在择期手术前至少一周应停药,大手术后至少两周内不要给药,直至伤口完全愈合。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在基线、治疗期间和有临床指征时监测甲状腺检查,并酌情处理。蛋白尿的管理包括基线和定期尿液分析,根据严重程度减少剂量或永久停药。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在高肿瘤负荷患者中尤为危险,应密切监测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