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立巴韦(Maribavir Tablets)是一种用于治疗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这种药物通过抑制巨细胞病毒的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增殖的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马立巴韦的成分、用法、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马立巴韦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马立巴韦(Maribavir),其化学名称为5,6-二氯-N-(1-苯基乙基)-1H-苯并[d]咪唑-2-胺。这种化合物属于苯并咪唑核苷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马立巴韦的分子式为C17H13Cl2N3,分子量为346.21 g/mol。马立巴韦的CAS号为176161-24-3,纯度规格为99%,属于医药中间体。
马立巴韦主要用于治疗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它特别适用于那些对其他抗病毒药物耐药的患者。马立巴韦通过抑制巨细胞病毒的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和扩散。这种药物的疗效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
马立巴韦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每天两次给药可在2天内达到稳态。药物的峰值浓度和生物利用度的平均积累比为1.37~1.47。这意味着患者在连续服用马立巴韦几天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会逐渐稳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马立巴韦在20°C至25°C下储存,允许短暂暴露于15°C至30°C的温度下。该药物的有效期为24个月。
成人和儿童患者(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35kg)的推荐剂量为400mg(2片200mg),每日口服两次,无论是否进食。如果患者同时使用卡马西平,应将马立巴韦的剂量增加到800mg(4片200mg),每天两次。如果患者同时使用苯妥英或苯巴比妥,应将马立巴韦的剂量增加到1200mg(6片200mg),每日两次。
马立巴韦是CYP3A4的弱抑制剂,也是P-gp和乳腺癌抵抗蛋白(BCRP)的抑制剂。因此,当马立巴韦与CYP3A、P-gp和BCRP敏感底物的药物合用时,可能导致这些底物在临床上相关的血浆浓度升高。具体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应咨询专业医生,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速释片剂可作为整片、分散片或粉碎片口服,也可作为分散片通过鼻胃管或口胃管(法国尺寸10或更大)服用。悬浮液可以提前准备好,但在室温下只能保存8小时。患者在使用马立巴韦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马立巴韦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腹泻和疲劳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较为罕见,但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在使用马立巴韦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检测,以监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马立巴韦应存放在20°C至25°C的环境中,允许短暂暴露于15°C至30°C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药物的有效期为24个月,超过有效期的药物不应继续使用。
马立巴韦的价格因地区和销售渠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每盒200mg的马立巴韦片剂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约为50美元。患者在购买时应选择正规渠道,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