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Eltrombopag)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药物,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传统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患者。该药物通过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血小板,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的适应症和适应人群,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的主要适应症是治疗慢性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下,增加出血风险。艾曲泊帕通过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 receptor),促进骨髓产生更多的血小板,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除了治疗 ITP,艾曲泊帕还被用于治疗其他一些血液疾病,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慢性肝病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低,需要药物干预来提高血小板水平,减少出血风险。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艾曲泊帕不适用于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除非预期的治疗益处大于潜在的风险。
艾曲泊帕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血小板计数进行个体化调整。初始剂量通常为 50mg 每日一次,但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东亚/东南亚血统患者或肝功能受损患者,剂量需要适当减少。例如,对于东亚/东南亚血统的患者,初始剂量应减少至 25mg 每日一次;对于轻度至重度肝功能受损患者,初始剂量也应减少至 25mg 每日一次。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如果治疗 4 周后血小板计数仍未升高至足以避免临床严重出血的水平,应停止使用艾曲泊帕。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可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效果或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例如,与多价阳离子(如铁、钙、镁、铝、硒和锌)合用时,可能会发生螯合作用,减少艾曲泊帕的吸收。因此,艾曲泊帕应在抗酸药、乳制品或其他含有多价阳离子的药物使用前间隔至少 2 小时或使用后间隔至少 4 小时服用。
与血脂调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合用时,可能会增加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因此联合使用时,他汀类药物需减量,并应仔细监测药物的副作用。此外,与环孢菌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药物合用时,也需要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在使用艾曲泊帕期间,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通过合理的剂量调整和日常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艾曲泊帕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