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帕塞替尼(Capivasertib)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AKT抑制剂,能够靶向抑制AKT1、AKT2和AKT3三种亚型,从而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这种药物主要适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特别是那些存在PIK3CA/AKT1/PTEN基因突变的患者。卡帕塞替尼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关键生长途径,有效延缓癌症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卡帕塞替尼的作用机制在于其对AKT蛋白的抑制。AKT是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存活和代谢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在某些癌症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导致癌细胞的无序生长。卡帕塞替尼通过特异性抑制AKT1、AKT2和AKT3三种亚型,阻断这一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卡帕塞替尼主要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PIK3CA、AKT1和PTEN。通过基因检测确认这些突变的存在,医生可以更精准地选择适合使用卡帕塞替尼的患者。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卡帕塞替尼通常与氟维司群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氟维司群是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以进一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已经在多项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卡帕塞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高血糖,甚至伴随酮症酸中毒。因此,在开始治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空腹血糖(F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在治疗前优化血糖控制。患者在使用卡帕塞替尼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特别是在治疗的前几个月。如果出现高血糖症状,如过度口渴、尿频、食欲增加但体重减轻,应立即联系医疗专业人员。
腹泻是卡帕塞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腹泻的体征和症状,并采取预防措施。建议患者增加口服液体摄入,并在出现腹泻迹象时开始止泻治疗。如果腹泻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医生可能会暂停或调整卡帕塞替尼的剂量。
卡帕塞替尼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多形性红斑、手掌-足底红肿和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DRESS)。患者应定期检查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暂停或调整卡帕塞替尼的剂量。
虽然卡帕塞替尼尚未在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中进行研究,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医生会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AST等。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卡帕塞替尼可能与强CYP3A抑制剂、强和中度CYP3A诱导剂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患者在使用卡帕塞替尼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有必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
卡帕塞替尼作为一种有效的AKT抑制剂,在治疗特定类型的乳腺癌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疗效。然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多种潜在的不良反应,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和监测,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