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昔替尼(英立达)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肾细胞癌(RCC)。该药物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于2012年1月27日获得美国FDA批准,并于2015年4月29日在中国上市。阿昔替尼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VEGFR-3)的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阿昔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细胞癌(RCC)的成人患者。肾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往往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阿昔替尼的出现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阿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通过抑制VEGFR-1、VEGFR-2和VEGFR-3,阿昔替尼可以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这一机制使得阿昔替尼在治疗肾细胞癌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昔替尼在治疗肾细胞癌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一项关键的III期临床试验(AXIS研究)比较了阿昔替尼与索拉非尼在既往接受过细胞因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阿昔替尼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长于索拉非尼组,分别为6.7个月和4.7个月。此外,阿昔替尼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腹泻、乏力等,多数为轻至中度,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得到控制。
阿昔替尼的初始剂量通常为5毫克,每天两次,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血压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阿昔替尼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同时使用影响肝药酶CYP3A4的药物时。例如,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克拉霉素等)可能会增加阿昔替尼的血药浓度,而强效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圣约翰草等)则可能降低其血药浓度。因此,患者在使用阿昔替尼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或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在使用阿昔替尼期间,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阿昔替尼的出现为肾细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合理的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