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Mulpleta)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计划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慢性肝病(CLD)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TCP)。它通过激活巨核细胞分化和增殖,促进内源性血小板的生成,从而降低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芦曲泊帕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以及用药和日常注意事项。
芦曲泊帕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含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这种药物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降低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慢性肝病患者不得通过服用本品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
虽然芦曲泊帕的主要适应症是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于其他血液疾病,如1岁及1岁以上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成人和儿童患者。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尼莫司汀(Nimustine)联合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芦曲泊帕的疗效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例如,在3项境外随机双盲试验中,芦曲泊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降低了手术中的出血风险。在中国的Ⅲ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M0636)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芦曲泊帕在治疗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芦曲泊帕治疗中发生率超过3%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恶心、腹泻、腹部痛和便秘等。这些副作用通常属于轻度或中度,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自行缓解。
芦曲泊帕还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血栓形成(尤其在存在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中更加明显)、肝毒性(部分研究报道可能对肝功能产生影响,需定期监测)和骨髓纤维化、肾衰竭等。这些严重副作用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目前尚无已知的芦曲泊帕用药过量的解毒剂。用药过量可能会导致血小板过度增加,从而引发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并发症。如果怀疑用药过量,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状态及其血小板计数,并采取标准治疗措施应对血栓并发症。由于芦曲泊帕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预计血液透析不会加快本品的消除。
在使用芦曲泊帕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在治疗开始前和术前两天内,应监测血小板计数,以评估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在使用芦曲泊帕之前,务必告诉医生您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包括草药、非处方药等。这有助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的使用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不推荐在这些群体中使用芦曲泊帕。对于肝功能不佳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和服用时间,以减少潜在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芦曲泊帕期间,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加剧肝脏问题,增加肝功能受损的风险。
如果在使用芦曲泊帕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似副作用,应立即就医。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