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米替尼是一种新型的ATP竞争性FGFR-TKI,由信达生物和Incyte公司共同研发。该药物在2020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此外,培米替尼还被批准用于治疗FGFR1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MLNs),成为首个针对该适应症的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将详细介绍培米替尼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该药物。
培米替尼的主要适应症是治疗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其他重排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这类患者通常在接受过至少一次先前的系统治疗后病情仍然进展。培米替尼通过抑制FGFR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培米替尼在这一适应症上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培米替尼还被批准用于治疗携带FGFR1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MLNs)。这是首个针对该适应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对于这类罕见且难治的肿瘤,培米替尼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临床数据显示,培米替尼在这一领域同样表现出色,为患者带来了希望。
培米替尼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口味变化、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便秘、胃痛、口疮、口干和皮肤干燥。这些副作用通常为轻度到中度,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来缓解。例如,腹泻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或使用止泻药物来控制,而恶心和呕吐可以通过少量多餐的方式或使用抗恶心药物来管理。
培米替尼的一些严重副作用需要特别关注。首先是眼毒性,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干眼症等。RPED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视觉漂浮物或视光症等症状,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出现视觉症状时应及时转诊进行眼科评估。其次是高磷酸盐血症,可能导致软组织矿化、皮肤钙化等问题,需要监测血清磷酸盐水平并采取相应的饮食和治疗措施。
培米替尼还可能引起其他一些副作用,如葡萄膜炎、间质性肺疾病、肝毒性、横纹肌溶解症和出血等。这些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葡萄膜炎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间质性肺疾病需要评估新发或进行性的肺部症状,肝毒性需要监测肝脏实验室检查,横纹肌溶解症需要监测肌酸激酶(CPK)和肌酐水平。
培米替尼的建议剂量为每天口服13.5毫克,连续14天,然后在21天周期内停药7天。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同时,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培米替尼,因为该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伤害。建议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患者在使用培米替尼治疗期间及最后一次用药后1周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同样,有女性生育伴侣的男性患者也应在此期间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老年人使用培米替尼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清除,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导致的毒性反应。
培米替尼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特别是那些影响CYP3A4代谢的药物。患者在使用培米替尼期间,应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如某些抗真菌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如果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