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立巴韦(Maribavir)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由武田制药有限公司研发,并于2021年11月23日获得美国FDA的批准。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发生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马立巴韦通过抑制CMV的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从而有效控制病毒感染。本文将详细介绍马立巴韦的适应症、作用功效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马立巴韦主要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患者(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35公斤)在器官移植后发生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这种感染在器官移植患者中较为常见,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移植物功能障碍、器官排斥反应和其他系统性疾病。马立巴韦特别适用于那些对传统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和缬更昔洛韦)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
马立巴韦的作用机制独特,它通过抑制CMV的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DNA聚合酶是病毒复制的关键酶,通过抑制这一酶的活性,马立巴韦能够有效地减少病毒的数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外,马立巴韦还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能力,能够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马立巴韦在治疗CMV感染方面表现出色。一项关键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马立巴韦在治疗对传统抗病毒药物耐药的CMV感染患者中,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患者的病毒载量明显下降,且耐受性良好。此外,马立巴韦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成人和儿童患者(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35公斤)的推荐剂量为400mg(2片200mg),每日口服两次,无论是否进食。如果患者同时使用某些抗惊厥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或苯巴比妥),需要调整马立巴韦的剂量。具体调整如下: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将马立巴韦的剂量增加到800mg(4片200mg),每日两次;与苯妥英或苯巴比妥合用时,将马立巴韦的剂量增加到1200mg(6片200mg),每日两次。
马立巴韦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味觉障碍、恶心、腹泻、呕吐和疲劳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不严重,能够自行消失,患者能够耐受,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然而,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持续的恶心、呕吐或腹泻,应立即联系医生。此外,马立巴韦与某些药物合并使用可能导致潜在的显著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马立巴韦应储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直射阳光。药片可以在室温下保存,但悬浮液需在准备后8小时内使用,以保持药效。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有效期,过期的药物不应继续使用。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