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唑帕尼(Pazopanib),也称为维全特(Votrient),是一种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和软组织肉瘤的靶向药物。该药物属于激酶抑制剂类,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作用,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帕唑帕尼于2009年在美国上市,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帕唑帕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800毫克(4片200毫克)。建议患者空腹服用,即至少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为了保证药物的最佳吸收,应整片吞服,不要压碎药片。如果患者错过了一次剂量,且距离下一次剂量不足12小时,不应补服。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帕唑帕尼的剂量需要进行调整。对于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总胆红素>1.5~3倍正常值上限和任何丙氨酸转氨酶值),建议将剂量减少至200毫克,每日一次。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总胆红素>3倍正常值上限和任何丙氨酸转氨酶值)不推荐使用帕唑帕尼。
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克拉霉素等,应将帕唑帕尼的剂量减少至400毫克。同时,应避免帕唑帕尼与强效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圣约翰草)合用,因为这些药物会显著降低帕唑帕尼的血浆浓度。
帕唑帕尼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通常不适用于儿科患者。老年人群(65岁及以上)使用帕唑帕尼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因为老年人发生肝毒性的风险较高。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尚未在严重肾功能损害或接受透析的患者中进行研究。
帕唑帕尼可能导致肝毒性,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胆红素升高。患者应在基线和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特别是在治疗的前几个月。如果出现严重的肝毒性,应立即停药并调整治疗方案。
帕唑帕尼可能延长QT间期,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患者应避免与已知可延长QT/QTc间期的药物同时使用。如有必要,医生应定期监测心电图,评估QT间期的变化。
帕唑帕尼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高血压,包括严重的高血压危象。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应控制好血压,并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压。如出现高血压,应根据严重程度调整帕唑帕尼的剂量或停药,并给予相应的降压治疗。
帕唑帕尼可能引起伤口愈合受损,因此患者在择期手术前至少1周应停止服用帕唑帕尼。大手术后2周内也不应给药,直到伤口完全愈合。此外,帕唑帕尼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蛋白尿等副作用,患者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帕唑帕尼的价格因地区和购买渠道而异,一般来说,每月的费用大约在10,000至15,000美元之间。患者在使用帕唑帕尼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遵守用药说明,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