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布替尼(Imbruvica)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该药物通过抑制BTK(Bruton's tyrosine kinase)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伊布替尼的说明书、医保覆盖情况、价格、疗效和副作用。
伊布替尼(Imbruvica)是由Pharmacyclics公司研发的一种口服药物,于2013年11月首次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17年,伊布替尼获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上市,并于2018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伊布替尼的主要成分是Ibrutinib,其常见的剂型包括胶囊、片剂和口服混悬液。
伊布替尼已经进入中国医保目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医保覆盖的具体范围和报销比例可能因地区和医院而有所不同,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医院的相关政策。
伊布替尼的价格因生产厂商和规格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规格的价格参考:
这些价格仅供参考,实际购买时可能会有所变动。
伊布替尼在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具体适应症包括:
临床研究显示,伊布替尼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伊布替尼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在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血细胞减少、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和肿瘤溶解综合征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全血细胞计数,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
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应持续监测血压,在使用伊布替尼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酌情开始或调整抗高血压药物。若出现3级或更高级别的高血压,应按照剂量调整指南进行处理。
用药期间应每月监测全血细胞计数。若出现显著的血细胞减少,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暂停用药。
最常见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约占6%)。患者应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需评估基础风险(如高肿瘤负荷)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并酌情进行治疗。
伊布替尼与强CYP3A诱导剂合用可降低伊布替尼浓度,应避免同时给药。伊布替尼与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合用可能会增加伊布替尼的血药浓度,从而增加药物相关毒性的风险。建议在使用伊布替尼期间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强效CYP3A抑制剂,尤其是长期使用的情况。
对于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成年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应避免使用伊布替尼。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伊布替尼时,应减少推荐剂量,并更频繁地监测不良反应。对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如果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的3倍,也应避免使用伊布替尼。
伊布替尼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受潮。胶囊剂应储存在室温20°C至25°C,允许短暂暴露于15°C至30°C。片剂和口服混悬液的储存条件与此类似,但口服混悬液应保存在2°C至25°C,不得冷冻。首次开瓶后60天内未使用的伊布替尼口服混悬液应丢弃。
伊布替尼是一种高效且具有广泛适应症的抗癌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各项检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