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曲波帕是一种高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艾曲波帕的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艾曲波帕(Eltrombopag)是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它通过与人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跨膜结构域相互作用,启动信号级联反应,诱导骨髓祖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和防止出血。艾曲波帕主要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传统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艾曲波帕的主要功效在于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的出血风险。研究表明,艾曲波帕在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此外,艾曲波帕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使其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艾曲波帕适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实践中,艾曲波帕能够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通常在开始用药后的1-2周内即可观察到明显的效果。然而,为了确保最佳疗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该药物。
艾曲波帕的初始剂量为50毫克,每日一次。对于东亚/东南亚血统或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应减少至25毫克,每日一次。具体剂量调整应根据血小板计数的反应进行。患者应避免将药物拆开、咀嚼或压碎,应整片吞服。此外,艾曲波帕应在不进食或低钙(≤50毫克)餐时服用,以避免与多价阳离子发生螯合作用,影响药物吸收。
艾曲波帕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食欲减退、失眠、恶心、腹泻、脱发、皮肤瘙痒、肌肉疼痛、发热、乏力等。这些副作用通常为轻至中度,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有严重不适或无法耐受,应及时告知医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和血栓形成,表现为眼睛或皮肤发黄、精神错乱、肢体突然不协调且言语不清等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
艾曲波帕与多价阳离子(如铁、钙、镁、铝、硒和锌)发生螯合作用,因此应在抗酸药、乳制品和其他含有多价阳离子的药物使用前间隔至少2小时或使用后间隔至少4小时服用。此外,艾曲波帕与血脂调节药物、OATP1B1和BCRP底物、环孢菌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酶抑制或诱导剂(如氟伏沙明和利福平)合用时,需谨慎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指标。
对于肾损伤患者,一般不需调整剂量,但应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肝损伤患者应慎用艾曲波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儿童、青少年、老人、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有血栓栓塞风险等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必要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艾曲波帕应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温度控制在室温(25°C)。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冷冻可能导致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影响其治疗效果。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艾曲波帕,防止药物受潮。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药剂师,获取进一步的指导。
患者在使用艾曲波帕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其他血液指标,以调整剂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空闲时间可适度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